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姜若怡:不在学校上课的日子,我都干了些什么?

  我真的没有申请gap year!在天不时地不利人不合的情况下,在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度过了快乐大一的我,大二的校园生活,在11月中旬戛然而止,一直延续到大三开学。于是我就开始了大半年的在家上学+流浪的生活。

地球不爆炸,科大不放假

  港科大尚来就以作业多考试多压力大闻名全港。大一入学时不以为然的我,到了大二大三也是在思考“怎么当年就来了这学校”。

  即使停课在家,各个教授也坚持大家必须交齐作业做完所有的project和presentation,没有特殊理由不能申请pass/fail,期末继续评分记GPA(此刻播放爸妈常常说的“学校这么做都是为你们好!”)。

  我在家里的work station

  讲起期末考试,教授们在防止学生线上考试作弊这件事上真的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直接把概念和计算各占一半的选择题考试改成计算题考试。

  当我们计算年利率算出-50%这样的离谱数字的时候真的慌得要死;或者把考试时间设成80分钟75道选择题,题干长得要花快1分钟才看得完,看完只剩下20秒给你选择答案,甚至把所有人的题目顺序全部打乱。

  当你想找熟识的同学想合作一下,然后发现你们从第1题到第75题顺序全都不一样,而且做题时也没有返回上一题这个选项,只能不断往前做题......所谓的开卷考试在这种魔鬼考试制度面前,“开卷”突然变得可有可无了。

在清华的时间过得特别快

头一放一抬就发现自己啥都不会了

  考完期末考试该放假了,然而身边的同学无非在做两件事——实习和继续增值自己。我找了个给学校公众号写推送的兼职,算是做回了自己的老本行。

  在其中接触了不少手握专利的各种大神校友,再次意识到自己在知识水平这方面是真的菜到不行。

  我顺便还上了个清华大学的online summer school,听了下平常只能在新闻见到如李稻葵、薛澜的seminar,终于圆了自己小时候思考我是考清华还是考北大最后选择了清华的美梦(此处乌鸦飞过)。

在韩国度过知识满满的严冬

  港科大和别的学校的交换和访问项目特别多,种类多到很多时候本校同学去交换都不是先考虑去哪个学校,而是去哪个城市和周边玩一圈。

  虽然我11月就停课回了家,不过在10月的时候我就打算去韩国的高丽大学上winter school,在12月底交完各种project后也如期成行了。

  虽然之前已做好各种景点打卡计划,甚至给自己安排好了线下追星行程,但是很遗憾我最后只完成了一半——我给自己安排winter school的时间表真的太充实了。

  抱着“来都来了就多学点”的想法,我选了两门课把工作日白天的时间表都填满了,上午的课是会计入门,下午则是我自己比较喜欢的韩国电影研究,两门课的学分换回去正好可以fulfil我的minor requirement和common core requirement。高丽大和港科大有个异曲同工之处,那就是它们都特别偏。

  我有同学同一时间在延世大学,延世和弘大靠得特别近,去过韩国的各位都知道弘大周边就是吃喝玩乐一条街。

  然而高丽大位于首尔稍微靠北的地方,附近除了一些餐厅和药妆店之外就啥都没有了,距离最近的明洞和东大门也要半小时地铁,而去弘大、建大或者江南那边动辄就是快一小时地铁时间,让我工作日下课后的出行欲望又幻灭了一半。

每天早上从学校后山走到教学楼都把我冷得发抖

不过地下自习室即使是凌晨三点还是挺热闹的

  我工作日的日常就是早上9点上课到12点,1小时午饭时间后从下午1点到4点再上第二节课。

  每天早上首先我要花15分钟挣扎今天去不去早上的会计课,然而“出勤率直接计入final总分”这个制度还是把我从充满暖气的房间里推了出去,零下4、5度8点多出门的时候我感觉这天也就刚亮。

  早上的会计课一般教授会用2小时讲各种定义和计算方法,剩下1小时给大家做题和答疑。因为我不想占用周末宝贵的出行时间再去复习期中和期末考试,所以每天上课时都记了满满3、4页笔记。

  脑细胞在早上死得差不多了,下午电影研究课反而就轻松一点,老师不停地给我们放电影,穿插着一些视觉讲解和韩国电影史。

  這对于日常只是从剧情和卡司角度欣赏电影的我来说,是个很好的科普机会,1个月时间内我有幸从1926年的《阿里郎》一直看到拿奥斯卡小金人的《寄生虫》。

如何在家上课的时候

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

  万万没想到,到了春季学期,我的回校之路又因为疫情的原因阻断了。

  不过港科大2019年就积累了不少线上教学经验,在“出勤率计入final总分”“participation在final总分中占比大幅增加”等各种规则下,网课算是波澜不惊地进行着。

  之前和朋友几个聊天的时候,大家都纷纷抱怨在家根本学不进去,没有学校浓厚的学习气氛和同学间的互相督促,加上床太好睡或者饭太好吃,很容易这个学期就这么荒废掉了。而天天跑家附近的图书馆和咖啡厅也不是办法,我自己于是总结了几个可以在家上课学习变得高效的方法:

01

和同学组线上自习室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平常在校学习很多时候要靠同学间的相互督促。疫情期间在家自闭学习,至少学习氛围大打折扣。

  其实大家可以充分利用Forest,番茄to do等效率软件组建自习室,或打开zoom、腾讯会议等线上会议工具,仿佛身临学校图书馆般,以线上的方式和同学相聚,这种互相促进的效果还是十分可观的。

  疫情期间,我和社团的同学们,一起筹款为校内的保安、保洁员和饭堂员工们,购买免洗洗手液。

02

买个付费学习软件

  iPad或电脑上的各种付费笔记软件,已被博主和网友们推荐了个遍。可能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找个免费软件下载是个选择,但花点钱买个软件,这个花钱的负罪感,有时也会是在家打起精神学习的理由——钱都花了,那还不得好好自习记笔记嘛!

  同时疫情期间的网课,也少了很多和教授或老师互动的机会,更加需要认真记笔记总结知识点,以更精悍高效的方式,用有限的时间和他们沟通。

03

把ddl提前一天

  最早在家上网课时,我发现自己得了人生20年来最严重的拖延症。

  在学校里通常可以在ddl前3小时就能把各种作业和project交上去的我,在家有时可以拖到ddl前半小时才开工......

  针对这个问题,比较有用的方法就是把ddl提前1天,即使到点后还是觉得有些地方可以再斟酌一下,至少也给自己留了1天时间去把要交的东西修改得更好。

04

重新发现自己的兴趣爱好

  平常在学校免不了各种同学间的社交活动,即使是社团开个会,会后大家肯定也要吃个饭开心一下。我这个G1就住校的人更是发现在家上课偶尔烦躁的原因倒不是学习质量不高,而是太久没有面对面社交了!

  即使现在网络发达大家拿着手机就能聊一天,但没什么可以比得上面对面社交更加实际。

  于是我在家里给自己找了不少乐趣,比如我发现自己已经习惯了用手机软件听歌,但小时候最喜欢的事情是去音像店买碟,然后用CD机播歌,于是我去买了个CD机。

  整理出从小到大买的CD,一张张地放了一整天;我还把以前学钢琴时买的海顿肖邦莫扎特曲集翻了出来,然后发现高中之后就没怎么弹琴手已经很生疏了,于是断断续续练了两个多月的琴......

  如果在家上课遇到小长假,大家不妨也出去玩一圈,看看风景也能让心情变得更好!

在珠海生活了20多年的我

直到2020年才第一次去了会同村

  写完这篇文章,我发现自己当“家里蹲儿童”居然已快8个月了,不过同时也算是完成了大学一半的学业,还给学校公众号写了不少推送,重拾了过去的音乐爱好,也花了比前几年加起来还要多的时间陪我老爸老妈。

  有一天无聊地看网帖,发现不少同龄人和我一样,家里蹲的同时,也发现了全新的自己。

  最后,就祝手机屏幕前的你和我,早日重返校园吧!

  更多广东国际学校资讯,可以到本网站查看或咨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上一篇: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秀场之夜| 青春·灵感·时尚

下一篇: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国际高中招生信息

国际学校

学校简章

更多

预约看校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派专人与您联系!
--请选择--
提交信息

在线答疑

更多

跟其他国际学校比,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优势在哪里?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实行纯国际化办学、稳定的师资队伍、具备优质的生源、每年的优秀毕业成绩。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录取原则是怎样的?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根据入学考试中笔试和面试的情况综合评估,择优录取。

外地考生报考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对学籍、户籍有无限制?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属于国际高中,对学籍、户籍没有限制,面向全国包括港澳台的学生。学生入学后将在本院重新建立出国所需的相应学籍,原中学的学籍无需转换。

就读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完成课程学习后有没有毕业证书?

毕业时学生将获得由学校发出的毕业证书。同时所有参加国际考试的学生将获得由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发出的《普通教育证书》。该证书是用于证明学生在当年的国际考试中所有考试科目及其等级的。AP课程同样也会由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发放成绩证书。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会辅导学生报考大学吗?

是的,深圳国际交流学院有专门的升学指导中心,在申请大学前每个学生都会分配到相应的导师,导师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与在校表现,给予中肯的建议,并指导每一步申请。

是不是所有读深圳国际交流学院国际课程的学生,都能确保被国外的大学录取?

并不是一定的,每个学生的情况都是不同的,深圳国际交流学院自2003年创办,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多届毕业生,所有学生全部进入美、英、加、澳、港的知名大学就读。通过考试被该校正式录取的学生,通过学校的培养和自己的努力,才能够顺利留学。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的教师如何?

深圳国际交流学院现有专职教师100多名,其中资深外教70%以上,中方老师中有10余名拥有国外硕士学位或曾长期出国进修,他们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和参加剑桥大学考试院组织的国内外教学培训,已经成为我院各年级的教学骨干和学生素质教育的中坚力量。

不能为空
学校开放日预约信息填写
不能为空
不能为空
验证码
不能为空